团队简介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生物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中心团队是一支兢兢业业、敢为人先的团队,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对民族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进行科学考察,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团队主要以武陵山区特色资源植物种质的保护与利用为研究方向,以开展武陵山区重要经济植物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为主要任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上游,负责武陵山区重要植物资源的野外调查、分类鉴定以及特色种质资源例如红花、山药等的品种改良;中游,建立以红花、紫薯、山药、猕猴桃、葛根等为前导的武陵山区特色经济植物资源开发的分析提取和检验检测技术体系,帮助企业实现质量标准化,担任产学研企业和团队联系的桥梁;下游,负责相关农产品的深加工及产品的开发,生产线小试和中试级别的产业开发,实现从植物到实验室到产品的无缝衔接。

自2014年度以来,依托该团队负责人覃瑞教授主持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大项目——“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要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6项、横向合作项目10余项,到账经费近800万元。近四年以来,团队成员不畏艰辛,深入武陵山区的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行程30余万公里,收集植物腊叶标本及野生植物DNA分子样品8329号,共计3万余份。拍摄拥有GPS经纬度及海拔信息的植物高清图片约2万余张,采集轨迹路线约100条,发现了湖北省种子植物的新记录10个,新记录变种3个,隶属于7科9属(已发表);发现湖北武陵山区新分布的蕨类植物12种(已发表);在湘西武陵山区发现了虎耳草科金腰属植物新种1个(已发表);建立了CFH(中国自然标本馆)子网站之“武陵山区植物网”。以中心为依托发表研究论文70 余篇,其中SCI期刊30余 篇;出版专著4部;获5项国际先进水平的省级科技成果鉴定,授权专利7项,申报专利3项,各类研究项目累计40余项。

目前,已建立相关研究基地4个:

1.与湖北楚湘农业发展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筹建融果树和经济作物种植、采摘、花卉苗木繁育、武陵山区野生植物资源苗圃、水产养殖、休闲农业观光为一体的产业示范园,面积1万亩。

2.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红花试种成功并予以推广,建立了包括红花在内的占地6700亩的龙泉湖生物科技园。

3.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与湖北汇龙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3000亩山药在内的系列产品生产线。

4.与恩施州建始县先行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鄂西武陵山区建立了300亩的紫薯种植基地。

上述工作全部是基于生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实现生物资源产品综合利用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目标,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